科技情報
-
《火線獵殺:絕境》顯卡火拼,AMD「金價俗擱大碗!」,這CP值完勝
Ubisoft下半年眾所期待的遊戲之一:Tom Clancy's Ghost Recon Breakpoint《湯姆克蘭西 火線獵殺:絕境》(下稱《絕境》)即將於10月4日上市,想必玩家們已經準備自己的遊戲主機、各個摩拳擦掌準備衝了吧!小編這次搶先獲得遊戲體驗,先幫大家來做個快速的硬體效能測試吧! 這次小編的硬體測試規格是以AMD陣營為主,同時也會另外輔以Intel平台的規格作為對比,而所選的硬體也是目前雙方陣營的高檔平台。遊戲本身方面,相信有在追蹤《絕境》這款遊戲或是玩過上一款《火線獵殺:野境》的玩家都已熟知,這邊就不另外介紹了,直接進入測試階段看數據囉!(只能說AMD陣營真的香~)先附測試平台規格! CPU:AMD Ryzen 9 3900X Motherboard:ROG X570 Crosshair VIII Formula VGA:Sapphire Nitro+ RX 5700 XT 8GB AMD Radeon RX 5700 8GB SSD:WD Black NVMe SSD 1TB RAM:G.Skill Trident Z Royal DDR4-3600 OS:Windows 10 1903 Driver: Adrenalin 19.9.3 CPU:Intel Core i9-9900K Motherboard:ROG Z390 Maximus XI Extreme VGA:NVIDIA GeForce RTX 2080 Super 8GB NVIDIA GeForce RTX 2080 8GB NVIDIA GeForce RTX 2070 Super 8GB NVIDIA GeForce RTX 2070 8GB NVIDIA GeForce RTX 2060 Super 8GB NVIDIA GeForce RTX 2060 6GB SSD:Seagate Barracuda 510 512GB RAM:Crucial Ballistix Elite DDR4-3600 OS:Windows 10 1903 Driver: GeForce Experience 436.48 先來看看AMD平台的測試結果吧!小編將遊戲的畫質調整至遊戲內建的最高畫質,並且分別在1920 x 1080(FHD)、2560 x 1440(2K)以及3840 x 2160(4K)做測試,這次AMD的驅動最佳化做得很不錯,利用遊戲本身的跑分進行測試(該測試目前還是Beta版),FHD解析度下平均可以有112 FPS的表現、2K解析度時則是仍有92 FPS,表現可圈可點!即便是把解析度調整到4K,平均的FPS也有56,整體來說非常流暢,4K解析度下只需要再把畫質做些微調整,平均要拿到60 FPS不是問題。 這邊簡單小結一下,先說測試數據的部分,以RX 5700 XT這次的表現來看,不得不說AMD針對《絕境》做了許多最佳化,也難怪會把這款遊戲列在最新一波的活動當中(購買指定AMD產品送遊戲),整體來說最佳化表現優秀,遊戲過程中也非常流暢;另一方面,回頭來稍微說一下遊戲本身的畫質,小編的測試都是將畫質調整到最高的,這時候影響畫面的最大關鍵點在解析度,《絕境》這款遊戲是小編真心建議想要追求好畫面的話,至少一定要有2K解析度以上遊玩的遊戲,FHD解析度下時的畫面感覺會比較差,主因是FHD時畫面的顆粒感很重,即便是在27吋的螢幕下仍會有畫面不精細的感覺,是遊戲本身稍微可惜的地方。 接下來就要將AMD和NVIDIA雙方的高階顯示卡來場效能比拚囉!測試平台規格小編剛剛已經提供了,所以這邊就直接上數據圖給玩家參考了。從圖中可以看到RX 5700 XT、RX 5700、RTX 2080 Super、RTX 2080、RTX 2070 Super、RTX 2070、RTX 2060 Super以及RTX 2060共八張顯示卡的效能表現,平均來說,其實即便是RTX 2080 Super和RX 5700 XT相比,兩者的差距也不大喔! 來比較一下這些顯示卡的市場行情以考慮CP值高低,目前來說RX 5700 XT在市場上的平均售價落在15,000元左右、RX 5700則是13,000元,NVIDIA陣營部分,2060 Super平均落在16,000元、RTX 2060則是10,000元上下、RTX 2070 Super約18,000元、RTX 2070則是14,000元左右、RTX 2080要25,000左右、2080 Super則是平均至少需要25,000以上的價格。 從這樣的數字再回頭來看看前面的效能表現,在高階段班,剛才有提到RX 5700 XT和RTX 2080 Super兩者之間的效能表現相當,但前者比後者便宜萬元以上,其CP值已經瞬間可見一斑;另一方面,在中高階段班,RX 5700的效能表現要和它對上的算式RTX 2060 Super,相對來說效能表現稍微比RTX 2060 Super好一些,不過它的價錢也是比它便宜約3千台幣。再者,來看看RTX 2080的部分,這張目前要價平均約25,000價位的顯卡,其平均的遊戲表現深深也比RTX 5700稍低,但價格依舊貴了近一萬阿~ 最後要來看的是RTX 2060的部分,其實即便是跟RX 5700相比,雖然它比RX 5700便宜約2千左右,但整體在各解析度下的FPS都低至少20 FPS,同時因為RTX 2060只有6GB的記憶體,要跑4K解析度其實是非常困難的,整體來說,RTX 2060的CP值也就不高了。另一方面,RTX 2070和RTX 2070 Super兩者不管是在效能表現還是價位方面,前者追不上RX 5700、後者則是堪堪小贏一些,但價位卻都比RX 5700貴,CP值同樣不高。(而且RTX 2060 Super熊熊賣的比RTX 2070還要貴..) 最後總結一下,「AMD真香」熱潮在最近的幾款新遊戲中可以明顯看出其最佳化的效能表現,尤其是《絕境》這款遊戲中表現的更加明顯,看來對手陣營真的必須好好針對價位和性價比做好定位了,不然AMD熱潮勢必還會繼續延燒阿! 這邊小編也幫大家附上本次測試的顯示卡們目前在市場上的平均價格供玩家們參考了。(統計時間都是2019.10.3) (1) (2) (3)
-
AMD Ryzen 3000銷量創歷史新高、兩顆處理器輾壓對手
AMD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來勢洶洶!儘管目前市場上才稍微穩定了貨源,但實際上來說玩家對於AMD陣營的新品還是有供不應求的問題,目前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來看,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銷量九月已經突破歷史新高。 Mindfactory是德國最大的電腦零組件商,他們每個月都會提出這兩個陣營目前在國際上的產品銷量報表,而最新的九月份報表中可看出,將近18,000個AMD處理器從德國經銷商賣出,佔其總處理器銷量的81%,只有約19%(不到5000顆)的Intel處理器售出,這是自從AMD推出Ryzen處理器的過去兩年之間,Intel銷量最差的一次。而且而且,九月份的數字甚至還比AMD在7月首度推出Ryzen 3000處理器時還要更高,也就意味著玩家們對於AMD陣營處理器的需求仍舊居高不下,假如AMD可以把它們目前高階Ryzen 7 3800X和Ryzen 9 3900X產量問題解決的話,勢必能夠有更強勁的銷量。 從上面的數據中就可以看出,其實自從去年九月開始,AMD陣營的處理器銷量就已經領先對手不少,而在過去三個月內,從Mindfactory的銷量中可以看到,AMD陣營的處理器佔其售出處理器總數的一大半,平均約80%的處理器都是來自AMD,這其中包含高階的R9 3900X和R7 3700X、另外主流階段的R5 3600同樣熱賣,比較特別的是連去年的R5 2600也是熱賣產品之一。反觀對手Intel陣營的銷量,總計平均約只佔20%左右,其熱賣的產品最主要是高階的i9-9900K和i7-9700K兩款。 另一個有趣的一點是,從德國經銷商的數據來看,在過去三個月內,對它們來說最賺錢的項目絕對是AMD產品,尤其在Ryzen 3000處理器剛推出時,就立馬創下超過400萬歐元的商機,雖然八月時因為產能問題稍有下滑,但在九月時已逐漸回穩。 另外,在這數據當中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點,也就是R7 3700X和R5 3600兩顆處理器的銷量,已經超越Intel陣營所有處理器的總銷量,如果從圖中來看,玩家們可以發現雖然Mindfactory並未提供詳細的銷量數據,但用比例圖對比就已經可以看出端倪:這兩顆處理器加起來的銷量超過Intel陣營所有處理器的銷量。 這意味著什麼?AMD布局主流市場有方阿!尤其是在建議售價150~300美元這個價位帶的市場,換算台幣大概就是5,000~10,000元台幣這個區段,幾乎全都被AMD吃光,高階處理器價位兩者之間的銷量或許還有得拚,而且Intel接下來又要陸續推出新一代的Cascade Lake-X系列處理器(如最近流出的Core i9-10980XE)和第九代的i9-9900KS(全核5GHz)了,到時候或許還會有些變動,不過Intel現階段其實最重要的應該是好好布局主流市場,尤其是中階至高階的處理器,需要注意的還有價位問題,往往「AMD真香」會攻擊的點就是因為Intel的處理器相對來說偏貴,同時這也是為什麼前面提到的兩顆處理器會大賣的關鍵之一:價格好、CP高。 不過話說回來,Mindfactory本身最主要進貨的來源就是以AMD處理器為主,因此在數據上可能仍然會有所偏頗,不過AMD的第三代Ryzen處理器在今年強勢回歸倒也是事實。日前AMD才提到說要將即將推出的,假若屆時AMD能夠穩定其產能,屆時將可以看到更強一波的銷量提升,再者,第三代的Threadripper處理器也預期將會在11月推出,到時候勢必會再掀起一波「AMD真香」潮。
-
軸體熱插拔、支援Cherry MX軸,羅技推出全新PRO X電競鍵盤
羅技近期新推出Logitech G PRO X電競鍵盤,藉由讓玩家使用簡單的拆卸工具,就能直接將鍵盤按鍵的軸體更換,將會讓玩家的使用更加彈性便利。 PRO X鍵盤就外型上來說屬80%尺寸鍵盤,整體比例為361 x 153 x 34 (mm),再加上可拆卸的Micro-USB連接線,攜帶上應該非常方便。再者,取消右側數字鍵區和獨立巨集按鍵,不過還是在鍵盤右上方提供快速切換遊戲模式和燈效的獨立按鍵,這樣的設計讓PRO X放在桌面上的體積更加輕巧,不占空間。外觀上同時也支援羅技的Light Sync燈效技術,並可與其他產品同步。 羅技預計將會針對PRO X推出兩種版本,第一種是可以支援熱插拔的版本,建議售價是149.99美元,可以在羅技自家的GX Blue Clicky、GX Red Linear、GX Brown Tactile三種軸體之間切換,可熱插拔的版本當然就意味著玩家可以自行在這三種軸體版本之間切換;另一種版本就是不支援熱插拔軸的版本,建議售價是129.99美元,這版本的軸體僅提供GX Blue Clicky版本。而根據Tom's Hardware外媒搶先入手的消息來看,羅技GX系列軸並非由Cherry公司製作,不過羅技表示Cherry MX軸理論上來說應該也是可以支援切換的,羅技本身也會另會針對前述三種軸體推出「軸體包」,總計會有92顆軸鍵可供玩家自行切換,建議售價是49.99美元。 鍵盤熱插拔以往主要都是推給狂熱的電腦玩家,藉由讓玩家可以直接快速將軸體自行切換,這樣設計的好處是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時跟換鍵盤軸體,無論是單一按鍵還是多按鍵等等,不用一次購買新的鍵盤是優點之一,不過在此之前會真的推出這類鍵盤產品的廠商為數不多,且算是少數,羅技今將踏出第一步,或將有機會開啟更多鍵盤愛好者市場。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到羅技官網查看新鍵盤和軸體包的相關消息。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O9fOAWQvOs ▲最後附上羅技官方宣傳片。
-
對時脈不夠滿意! AMD Ryzen 9 3950X與三代Threadripper確定延期到11月,取而代之的是R5 3500系列優先上市!
上禮拜才在說,這顆擁有16核心32執行緒的頂級電競處理器,將是今年Q3 (第三季)最強的處理器。不過,根據AMD官方「含糊的」表示,似乎這顆處理器將要延期到11月了,同時並表示第三代Ryzen Threadripper也將於11月一併上市,將以更多的核心數,來供應市場! 然而在高階處理器延遲之下,AMD先推出中階的Ryzen 5 3500X與3500處理器來墊檔!這兩款處理器在先前CPU Roadmap裡面都沒出現,但這次則是直接上市,以6核心6執行緒的架構,來迎戰Intel的Core i5-9400F家族。 透過AMD官方的說明:「我們致力於滿足市場對我們的第三代AMD Ryzen處理器的強勁需求,現在已計畫於今年11月量產AMD Ryzen 9 3950X和第三代AMD Ryzen Threadripper處理器家族的首批型號。我們相信,當粉絲們接觸到世界第一顆16核心的主流桌機電腦處理器和我們的下一代高階桌機處理器時,就會發現等待將是值得的。」可以得知,由於台積電7奈米製程需求強勁,當今不少新處理器(如AMD自家,以及多家旗艦手機所使用的高通855晶片,和蘋果iPhone 11的A13晶片)都紛紛以7nm來生產的情況下,就可以知道現在要下單生產7nm晶片,就是要排隊了! 此外,從上述也可以得知,AMD第三代Ryzen Threadripper工作站處理器,也將採用7nm製程,以與自家第三代Ryzen桌機處理器,以及第二代EPYC伺服器處理器達到同一個製程水準。 ▼表 AMD Ryzen Threadripper 處理器規格預測 雖說採用7nm製程,能有效改善CPU整體效能,但眾所周知的是,AMD的處理器在時脈上,始終無法突破到Intel的5GHz水準,尤其在當今大多應用軟體都有針對Intel處理器進行最佳化,讓單核心在相同樣時脈下,AMD處理器要打贏Intel就有些難度了,更別說是拿5GHz來比!因此,AMD只能先以更多核心數,再搭配更高的記憶體時脈,讓其CPU在一些會發揮到多核心優勢的應用程式,或是在多工環境下,能夠發揮出整體效能,以打贏Intel。 ▼表 AMD Ryzen 9 3950X處理器規格 不過現實面,在許多應用程式還是很重視單核心效能的情況下,AMD的CPU時脈還是停留在三點幾最多四點幾GHz,使其效能在上下世代的相比下,無法有長足的進步,而據悉Ryzen 9 3950X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更多。因為已經有人搶先拿到多顆3950X CPU,並進行超頻能力測試,結果發現其所謂的爆發時脈,並不是所有核心都能達到宣稱的時脈,也就是規格所宣稱的爆發時脈(4.7GHz)!該超頻玩家甚至表示,只有5.6%的CPU可以達到其標榜的爆發時脈而已!你說這問題嚴不嚴重?! 花那麼多錢買貴三三的3950X,可能爆發時脈跑不到4.7GHz,您會不會說AMD廣告不實呢?其實AMD也確認有這個問題了,為讓CPU能確實達到其廣告上宣稱的時脈,該公司日前發表了新的AGESA 1003ABBA韌體更新,以改善上述的問題。後來該玩家也表示使用這個更新的BIOS,似乎解決了Ryzen 9 3900X以下處理器的爆發時脈問題,但反而插上3950X CPU卻無法開機,這… 真是改了一個問題,又引發一個新的問題,迫使AMD只能先宣佈3950X先延期了! 雖說高階產品的時脈問題有待解決,但中階產品還是要有啊 (以免被股東嘴)!因此AMD將於近期推出Ryzen 5 3500X,以及Ryzen 5 3500,皆是6核心6執行緒的架構,至於時脈則是跟其老大哥R5 3600接近,但X系列的超頻實力不可小覷。因為,國外已有測試數據,表示R5 3500X可以贏過Intel的Core i5-9400F。 ▼表 AMD Ryzen 3000家族處理器規格比較 在建議售價方面,Ryzen 5 3500X與3500,據悉是149美元與129美元,比Intel Core i5-9400F的182美元便宜許多,效能又更強!因此已有一些SI廠商準備推出中階的AMD電競機(採用3500系列CPU搭配GTX 1650顯示卡),預計於10月下旬出貨! 看來,Ryzen 5 3500系列將有機會成為Q4 (第四季)的最佳C/P值處理器!只可惜這顆CPU,AMD原廠尚未公佈是否引進台灣銷售!想買這顆U的玩家們只能先改選購其他產品囉!
-
蘋果Apple Arcade動手玩、每月170元值得嗎?
蘋果上個禮拜的秋季新品發表會上,除了眾所矚目的iPhone 11新系列機以外,其他比較特別的「新品」聚焦在軟體服務上,其實蘋果近年來最賺錢的項目已經不再是iPhone、iPad、甚至Mac這些硬體設備了,最大的利潤來源反而來自軟體層面,像是Apple Music即是一例。同時,整個全球市場上目前最夯的服務也開始走向「訂閱」、「月租」制,也就是像Netflix、Spotify(當然也包含Apple Music啦)這樣的服務,而在遊戲方面,Xbox One和PlayStation都有推出每月會員,只需訂閱即可每月享有免費遊戲遊玩,Xbox One甚至還曾經推出過讓玩家可以購買呢! 蘋果也看準了這個市場,在這次的發表會中推出Apple TV+影音串流服務以及Apple Arcade遊樂場,前者主要是針對像Netflix、Disney+這樣的結構,後者則是針對遊戲市場而來。目前Apple Arcade預計是要到明天(9/20)才會正式推出,不過小編因為日前有安裝iOS Beta版本,因此已經先在App Store裡面找到Arcade的選項並且啟用了,接下來就用實際的心得告訴玩家:每月170元值得嗎? 當玩家更新到iOS 13以後,就會在App Store下排選項中看到Arcade頁面,如果是初次進入的話,會在頁面中顯示是否要免費試用一個月的選項,其他的內容基本上就跟App Store裡面的遊戲頁面相同,Apple會推薦值得注意的遊戲給玩家。 不過這邊要注意的一點是,如果玩家選擇開啟免費試玩的話,當月期限結束以後,下個月是會直接從已經綁定的銀行帳戶/信用卡扣錢繼續使用的喔!所以如果玩家試用結束後覺得不適合自己,要記得前往設定中將Apple Arcade的訂閱關閉。 值得注意的是,Apple Arcade支援搖桿控制,只要玩家使用藍牙設定連結,就可以使用搖桿玩遊戲囉!不過目前不是每個遊戲都有支援就是了~ 小編在短暫瀏覽遊戲清單的過程中發現,其實Apple Arcade裡面的遊戲選項真的非常多,玩家們如果想要在這裡面沉浸個幾小時的遊戲世界是做得到的喔!Apple Arcade另一個吸引人的特點是,雖然說每個月要價170元來訂閱,但它支援最多可以和5個家庭成員共享,也就是每個人只需要不到30元就可以免費遊玩,這點倒是不錯。 除了剛才有提到的部分遊戲支援離線遊玩以外,Apple Arcade還有幾個官方特色要點,第一當然就是訂閱一次全部任你玩,且遊戲中無廣告、免額外購買(無課金機制),除此之外,Apple Arcade目前初期僅支援在iPhone上使用,不過未來也會支援在iPad、Mac、甚至Apple TV上遊玩,確實是一大優點。 重點來了,Apple Arcade目前每月要價170元的價格,真的值得你/我花這個錢嗎?小編的答案是:看人。 對,真的看人!剛才前文有說過,雖然說目前Arcade裡面遊戲確實可以說有上百款,但真正吸引小編願意購買Arcade的遊戲,可能也只有少數一兩款,吸引力不高。不光如此,現在手遊市場上有這麼多所謂的「高畫質遊戲」,甚至所謂「狂熱玩家」會喜歡的手遊(像是《絕地求生M》、《極速領域》等等)在Arcade裡面全都看不到(至少目前還沒有),取而代之的是眾多「老少咸宜的遊戲」。 Arcade裡面目前的遊戲內容幾乎全部都是以輕鬆、休閒玩作為主題,同時也不需要玩家24小時掛機、且也沒有額外課金的機制,等於是下載了就可以放著,一段時間再回去玩也沒關係的遊戲。這對於許多非常熱衷在手遊中的(重度課金?)玩家來說,可能會興趣缺缺。加上多數遊戲畫面目前不是走高畫質風,也沒有《天堂M》這樣的懷舊情懷吸引人,因此,對於多數已經在玩很多手遊的玩家來說,Apple Arcade並不吸引人。 不過話說回來,看到這個標題相信眼尖的玩家一定已經發現:「休閒」、「無課金」、「可共享」,這幾個關鍵字串連起來的遊樂場,其實非常適合整個家庭成員遊玩,尤其爸爸媽媽如果擔心小孩沉迷手機遊戲,又不希望小孩隨便亂花錢的話,其實訂閱Apple Arcade給它們玩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要不然再者,拿來當作打發小孩的方法也不錯(大誤!) 另一個可以考慮的一點是:未來。這是一個很虛幻的理想,但如果它是蘋果,或許可以期待,我們回頭看看當年剛推出的Apple Music服務,在他剛推出的時候,當時最大的音樂串流服務是Spotify(其實現在也還是啦),如果今天是一個隨便的音樂串流平台,要在這樣幾乎可說是獨佔的市場中出頭是非常困難的,但因為它是蘋果,所以Apple Music近年來起飛了。 反觀Arcade這個例子可能也可以同樣應用在這裡,蘋果用戶都知道;我們可以玩的遊戲真的很少。先不說iOS因為系統穩、加上機種不多的關係,使得遊戲開發商很願意為了iOS用戶開發新遊戲,不過Mac用戶呢?說到底,買Mac的人也不會是為了玩遊戲啦!不過就是會有些時候,我們也希望可以玩一點遊戲啊~Bootcamp雙系統或許是個選擇,但需要分享儲存空間給Windows 10,仍然是個麻煩。 那麼今天蘋果推出Arcade服務的未來期許在哪?我們不要期待它能成為下一個蘋果界的Steam,但或許可以把它當作一個救贖,正因為它是蘋果,所以或許它有能力同樣起飛,現階段來說,你我可能都無法在蘋果Arcade中找到最吸引自己的遊戲,但未來當Apple持續推動(並且成功推動)的話,考量到Arcade能夠在所有蘋果產品中跨平台無縫遊玩,試問這不就是目前眾多廠商都在努力達成的目標不是嗎?但因為它是蘋果,蘋果在其旗下各產品之間的整合確實領先其他廠商好幾年,在這樣的基礎下,Arcade未來或許真的能夠成為蘋果用戶的新樂園。 但它是現在嗎?還不是。所以除非你的家庭有需求、家族成員多或是有小孩要顧,這樣的情況下才值得花這筆錢,否則的話,小編建議蘋果用戶還是再等一會兒吧!(當然如果對蘋果超有愛就另當別論囉XD!)
-
誰將是地表最強旗艦處理器?AMD Ryzen 9 3950X與Intel Core i9-9900KS九月底即將再戰!
愛好電競遊戲的玩家們,9月起將會有新的旗艦級電競處理器推出囉!一個就是AMD的Ryzen 9 3950X,另一個就是Intel的Core i9-9900KS。準備好入手了沒? 今年6月Computex期間,處理器兩強皆發表了其最新CPU產品。AMD是先揭露其全系列Ryzen 3000家族處理器,包含Ryzen 3、5、7系列,以及全新的Ryzen 9系列,以7nm、PCIe 4.0全新架構,並於7月7日開賣,讓不少玩家們爭相搶購!其先推出Ryzen 9 3900X,至於更高旗艦的Ryzen 9 3950X則是預計在9月30日上市,建議售價是749美元! ▼表 AMD Ryzen 9 3000家族處理器規格比較 至於Intel方面,繼2018年第四季發表「地表最強遊戲處理器」-Core i9-9900K之後,其以高達5GHz的時脈,搭配NVIDIA高階顯示卡,讓玩家可以組裝旗艦級電競主機。之後2019年期間就沒有更高階的消費級桌機處理器推出,Intel於2019年第一季先推出沒有內顯版本的Core i9-9900KF,接著在第二季陸續推出Core i9-9900,以及低功耗版本的Core i9-9900T。至於筆電方面則是推出Core i9-9980H與Core i9-9980HK。這些處理器都是i9旗艦等級,但直到Computex期間,Intel則是優先透漏其將推出Core i9-9900KS,具備全核心5.0GHz的極速,目前據悉也將於9月底、最晚10月時正式上市! ▼表 Intel Core i9家族處理器規格比較 以組裝旗艦電競機來看,AMD和Intel的旗艦產品,都有其代表性的處理器產品。先說AMD的部份,從上述的表格可以看到,AMD Ryzen 9 3950X採用7nm製程,具備16核心、32執行緒,最高時脈可高達4.7GHz,可支援到DDR4-3200,雖然時脈到不了Intel全核心5GHz,但其擁有更多核心,因此可說是多工環境下的不錯選擇,其建議售價大約749美元,換算成台幣大約要2.5萬元以上了!玩家們想要買這顆U的話,建議搭配X570主機板來使用! 若沒那麼多預算,其實也可以入手次一級的Ryzen 9 3900X,其擁有12核心、24執行緒,時脈也不會比其老大哥低到哪裡去,其建議售價為499美元,台幣現在市價約1.8萬元。只是目前這顆頗缺貨的就是了! 若考慮Intel的部份,從上述的表可也可以看出,目前Core i9-9900K,採用14nm製程,具備8核心16執行緒,支援DDR4-2666,其時脈最高可達5.0GHz,因此在一些需要高時脈的單工軟體上,或是一些遊戲方面,效能會有較突出的表現。其建議售價為488~499美元 (目前台灣市價為1.55萬元)。此外由於K版都不附風扇,因此購買這顆U的話,還得另外加上購買散熱器的預算! 因為一般組電競機,都會配中高階顯示卡,因此不一定要選有內顯的Core i9-9900K,可以改選擇Core i9-9900KF,還可以再便宜個台幣1千元。至於鎖頻版的Core i9-9900,基礎時脈降至3.1GHz,但TDP也降到65W,建議售價為438~439美元,台幣大約會比9900KF再便宜個1500元上下。玩家若想要更便宜、沒有想要超頻,且想要有原廠風扇的話,倒是可以選擇買這顆。只是,這顆U目前比較難在市面上看到就是了!至於9900T這顆低功耗U因為是主打平板或是特規電腦市場,因此也是幾乎很難買到! 當然,玩家若覺得這些U都太嫩!想買更高階的Core i9-9900KS,那麼Intel也將要在9月底或10月初期推出這顆旗艦CPU,建議售價推估可能會落在550~750美元左右。屆時就看玩家要不要買單囉! 當然,比Ryzen或Core i系列更高階的處理器,定位在工作站或創作者專用的AMD Ryzen Threadripper系列以及Intel Core-X系列處理器,也將有新的產品推出!這些動輒就32甚至64核心的超多核處理器,要拿來組電競級桌機其實也不是不行,只是這些處理器都售價不斐,而且可能大材小用!是否把預算花在顯示卡會不會比較好呢? 如果您覺得,有錢就是任性,老子就是有錢!幫我開個TR4或是Core-X的菜單吧!那麼玩家們倒是可以期待今年第四季雙方推出的最新產品。 Intel這邊會推出的是Cascade Lake-X HEDT (高階桌機) CPU,同樣採用14nm+++技術,擁有18核心36執行緒,能支援到DDR4-2933,同樣搭配X299主機板使用,據悉其最高版本的Cascade Lake-X效能會是Skylake-X (如Core i9-9980XE,14nm+,18C/36T,支援DDR4-2800)的1.74倍至2.09倍,贏過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由於i9-9980XE目前建議售價是1979美元,因此推估這顆Cascade Lake-X售價應該可能會更高! 至於AMD這邊,也不可能坐以待斃,他們預計會在第四季推出第三代Ryzen Threadripper (代號Sharkstooth),以7nm製程設計,推估同樣會有32C/64T的頂級產品 (可能叫做Ryzen Threadripper 3990WX?)。效能初估比上一代2990WX快30%。這些看起來,效能也非常強勁!屆時是否能一樣把Intel Cascade Lake-X巴下去,就看到時候上市後再說囉! 以上,您會想買哪顆CPU呢?
-
Comet Lake CPU專用,技嘉全系列Intel 400晶片組主機板於EEC網站全都露
2019年下半年的新主機板產品,除了AMD在7月7日推出全新7奈米第三代Ryzen處理器所搭配的X570主機板之外,Intel平台這邊似乎還沒有新的產品,繼8月3日其發表10奈米第10代Ice Lake行動處理器(搭配495主機板)之後,Intel緊接著於8月22日再發表14奈米的第10代Comet Lake行動處理器,搭配Intel 400晶片組主機板,以迎接其第10代CPU的來臨! 由於最新第十代Comet Lake處理器,改採用LGA 1200的腳位設計,自然是已經無法與先前的300系列主機板相容,因此這次在推出Comet Lake系列處理器時,其所搭配的400系列主機板,也自然Ready好了!各家主機板廠商也紛紛拿到這些新400系列晶片組,並生產出多種主機板,準備在2019年下半年開賣! 目前在。裡面包括了Z490、H470/Q470、B460、H410等多種晶片組,整理列表下: ● 旗艦 Z490 (共8款): Z490 AORUS ELITE Z490 D Z490 GAMING X Z490 UD Z490 WHITE Z490M Z490M DS3H Z490M GAMING X ● 高階 H470/Q470 (共4款): H470 HD3 H470M D3H H470M DS3H Q470M D3H ● 一般/主流B460 (共11款): B460 HD3 B460M AORUS PRO B460M D2V B460M D2VX SI B460M D3H B460M D3P B460M D3V B460M DS3H B460M GAMING HD B460M HD3 B460M POWER ● 入門H410 (共12款): H410 D3 H410M A H410M D2VX SI H410M DS2 H410M DS2V H410M H H410M HD3 H410M S2 H410M S2H H410M S2P H410M S2V H410N 值得一提的是該表裡面還有一張X299X AORUS ELITE主機板,估應該是X299的改良版本,搭配其Core-X系列處理器使用。 從上述主機板的列表可以看出,Intel第10代14奈米的Comet Lake桌上型處理器,應該不久後就會上市,否則其第9代14奈米的Coffee Lake Refresh桌上型處理器似乎被一直AMD陣營巴假的,Intel身為半導體巨頭,總是不能讓這種事一直發生的! 在功能方面,這次Intel的Comet Lake處理器雖說在製程上還是維持14奈米,且內建的繪圖晶片也是UHD 6xx系列,但是其擁有(相較於AMD)更高一點的單核心時脈,且搭配400晶片組也能提供Thunderbolt 3的功能,可支援到USB 3 (10Gbps),並支援Optane Memory以及整合Wi-Fi 6 (Gig+) CNVio等功能,讓該平台還有不錯的賣點,相信不少使用者也準備好進場買單了吧! 至於效能方面,由於Intel在發表Comet Lake U行動處理器時,搭配400系列主機板,能使整體效能再「擠」出個8~12%,讓電腦的執行效率更加提升!至於Comet Lake S桌機處理器,相信會具備更好的超頻能力,因此效能應該還會更高才是!不管如何,等產品正式上市之後,PCDIY!也會進行實測,讓大家窺知一二。
-
一騎絕塵、Kingston獨佔2018記憶體模組銷售全球寶座,創16連霸紀錄叫我第一名
隨著這兩年記憶體顆粒的不斷降價下,現在玩家可以用相當便宜的價格就入手單條8GB容量的DDR4,對於需要大容量記憶體的電競玩家或是新興的創作者領域工作者來說,都是相當省荷包的一大福音(裝好、裝滿);但是說到挑選記憶體的時候,肯定是不會漏掉Kingston金士頓這個品牌的產品,不管是ValueRAM或是HyperX,相信都是玩家電腦裡面的重要零組件之一。 根據TrendForce記憶體儲存研究DRAMeXchange的最新全球記憶體模組廠排名調查,Kingston金士頓再度的奪得2018年度第一名,72.17%的市場佔有率根本就是一騎絕塵式的將後面的2~9名拋的不見車尾燈,看來已經連續奪冠16年的品牌在全球的接受度與選擇偏好上面,仍是許多玩家或使用者的首選(當然也包括了企業用戶),不過,2~9名當中的幾家大廠仍是我們熟悉的品牌,像ADATA、Transcend、Teamgroup等。 現有的記憶體需求除了容量提升到16GB更合乎玩家的實際使用狀況外,頻率版本也隨著更新一代的處理器與主機板的推出而拉高到超過DDR4-3000以上的等級,甚至新推出的Fury系列也加入了RGB元素,更增添了電競風采的特色,提供了玩家除了專注品質價值之外的多一項個性化風格,新出爐的Fury DDR4 RGB系列最高推進到DDR4-3466、CL16,相信會是新一波玩家的電競利器。 以目前的記憶體價格來看,單條DDR4-26662666 8GB版本也都不到千元,即便是高階的HyperX Fury DDR4-3200 8GB單條報價也僅需1,170元就能入手,趁著記憶體的價格調漲波動還沒開始,趕快先入手一波吧,不管是想當電競高手、還是專業網紅或創作者,記憶體插好插滿,工作上可是更加游刃有餘喔!
-
傻眼貓咪? Intel Xeon處理器發現新漏洞,全新NetCAT快取漏洞可透過DDIO來竊取敏感資料!
DDIO (Data-Direct I/O,資料直接存取) 是Intel伺服器處理器的獨有功能,允許NIC(網路卡)繞過慢速的系統記憶體,直接去存取處理器內快速的L3快取資料,這樣一來,就可以降低NIC的延遲,讓伺服器或HPC整體效能提升!這項立意其實是不錯的,但是這個功能卻被發現有嚴重的漏洞! 來自荷蘭的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以及瑞士的ETH Zurich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網路安全研究人員,在北美時間9/10(禮拜二)發表一份,其介紹了最新形態的NetCAT攻擊(這裡的NetCAT,跟Unix指令nc或netcat並沒有關係),能透過DDIO的安全性漏洞,會允許網路中的受感染的伺服器,能夠從區域網路上的其他電腦來竊取資料! 似乎每次有安全性漏洞問題,好像都是優先在Intel處理器上面發現,看來Intel處理器漏洞百出,好像也不太影響銷售量,一般桌上型處理器產品來說,會買的人還是照買。但是,這次NetCAT安全性漏洞,可是在伺服器處理器上揭露的,對於需要絕對安全性的伺服器使用環境來說,這次的漏洞則不可輕忽! 主要是因為NetCAT漏洞,不僅可透過DDIO的方式竊取區域網路中的其他電腦資料外,還能竊取其他同樣遭受感染伺服器記憶體內的其他敏感資料,此外更可怕的是,可以「側錄」使用者輸入了哪些字(Keystroke),這樣就有可能直接分析出打的是什麼字(可參考看下方影片示範)。簡單來說,只要其中一台伺服器受感染,就可能危害整個網路系統,就算有些伺服器不具備DDIO功能,其也能透過RDMA (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遠端直接記憶體存取)的方式,讓整個網路陷入危險之中。 由於RDMA是HPC (高性能運算)與超級電腦環境常見的一種技術,也是提升效能的主要支柱。但既然NetCAT也會透過RDMA的方式來搞爛整個網路系統,那麼Intel就不得不重視這個議題! 據了解,目前Intel已先初步得到這個訊息,在還沒釐清其影響多大之前,先要求其客戶先暫時關閉DDIO和RDMA功能,尤其在連接未受信任的網路時,先把這兩個功能給Disable,而Intel也在趕緊研製更新包,以修補這個全新漏洞! 您說這是伺服器的事情,不關一般消費者的事情?那可不!NetCAT漏洞可能為虛擬主機網站(Web Hosting)的供應商帶來巨大的麻煩!因為駭客在有啟用RDMA和DDIO功能的數據中心租用了一台虛擬主機,這樣一來他就可能利用NetCAT漏洞來竊取其他客戶所租用虛擬主機內的敏感數據!您說這影響不大嗎?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Xut1XBymAk NetCAT漏洞影片示範:透過SSH來「側錄」受害者的鍵盤打字,並猜出是打了什麼字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是基於很小的假設,來表達出NetCAT漏洞的影響甚巨!因為這種基於網路的快取攻擊方式,算是新型態的攻擊方式,未來他們認為會有更多類似NetCAT的攻擊方式被發掘出來!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希望能努力去警告CPU廠商們,別在還沒有徹底安全設計的情況下,將CPU的微架構資訊曝露給周邊設備廠商,以防止被濫用! 不過,這其實有點兩難,你不公佈微架構給周邊設備廠商(例如網路卡製造商),這些廠商就無法利用該CPU的特性,來提升其產品效能,以增加賣點了。 至於AMD EPYC處理器方面,由於並不支援DDIO功能,因此不需要擔心上述的問題!看來AMD的標語「」,可能越來越讓IT網管們心有戚戚焉了!
-
USB 4.0規範出爐! 傳輸頻寬達40Gbps! 可「選擇性」相容Thunderbolt 3標準
,其預告將整合Thunderbolt 3規範,使其傳輸頻寬達到40Gbps的水準,讓USB的傳輸速度再往上提升!亦即未來無論是USB 4.0或是Thunderbolt 3,都可以提供高達40Gbps的最大頻寬,讓電腦高速周邊裝置能發揮出更高速的傳輸速度,以提升整體工作效率。 如今,在差不多6個月的規範審閱期過了之後,USB-IF今日(9/3)終於正式,這次的宣佈,代表了下世代高速周邊傳輸已經來臨! 由於先前Intel主導之Thunderbolt 3採用USB Type-C的共規標準,使Thunderbolt 3連接埠,也長得跟USB Type-C一樣。而就在之後,透過開放Thunderbolt 3的底層通訊協議,讓其他廠商也能生產基於Thunderbolt通訊協議的裝置。而最重要的就是免繳授權金(當然驗證還是得花驗證費就是了)!促使廠商能更願意把Thunderbolt的支援,加入到其下世代相容於USB 4.0的裝置端晶片裡,或是USB 4.0的周邊裝置中。 至於USB 4.0規範,則是建構在現有USB 3.2和USB 2.0的規格基礎上,所補充的全新架構。將原先USB 3.2所能提供的20Gbps最大頻寬,提升了兩倍,成為40Gbps,可實現多種同步資料和顯示協議。以下就是USB4解決方案的主要特點: ● 使用現有USB Type-C連接線,使用通過40Gbps認證的連接線即可以高達40Gbps的雙通道全速模式來運作 ● 提供多種資料和顯示協議,可有效共享最大聚合頻寬 ● 與USB 3.2、USB 2.0和Thunderbolt 3相容 此外,由於許多周邊的顯示埠(裝置端),已紛紛採用USB Type-C標準。而USB 4.0規範能夠提供電腦或各式裝置(主控端)更棒的周邊資源分配與擴充能力,讓外接顯示裝置所需要的資料串流能夠穩定輸出且達到最佳化,以讓多種裝置能夠獲得最大的頻寬需求,發揮出各周邊裝置最大效能。 也就是說,USB 4.0能有效分配頻寬,讓高速資料傳輸、視訊輸出,以及音訊輸出都不會互相干擾到,透過USB 4.0 Hub的有效分配,即可讓各裝置都擁有最大效能。例如你在玩遊戲時,您的4K 144Hz的螢幕用掉了40%的USB 4.0頻寬,那麼系統還剩下60%的頻寬可以應用在高速資料傳輸,這麼一來就不會因為玩遊戲而影響到外接儲存裝置的資料傳輸了。 當然,由於USB4規範引入了新的底層協議,但其可相容於現有USB 3.2、USB 2.0和Thunderbolt 3主控端與設備,因此USB 4.0可以同時讓快速與慢速裝置達到周邊互連能力的最大化。適合各廠商即刻導入。 在USB 4.0規範文件中,有提到能與Thunderbolt 3裝置相容,但由於USB 4.0擁有自己的底層協議,因此對於USB 4.0主控端(Host)與裝置端(Device)來說,若還要增加支援Thunderbolt 3的協議,則可能會增加設計上的額外成本。因此,廠商可以「選擇性」的支援Thunderbolt 3,也就是可以設計出只支援純USB 4.0規範的產品,不一定要支援到Thunderbolt 3。 但是對於USB 4.0 Hub/Dock (中繼器/擴充塢)類的產品來說,規範裡面就得支援Thunderbolt 3的規格,也就是說,USB 4.0 Hub/Dock是一定得支援Thunderbolt 3的支援度。此外,這些USB 4為主的Dock,要達到多規格的支援程度,必須包含一組能夠支援USB 3的主控器。 簡單來說,USB 4.0的Host或Device端,可以透過減少Thunderbolt 3的支援,來降低設計成本,但USB 4.0的Hub/Dock產品,就得全部支援(USB 4/Thunderbolt 3/USB 3),因此這類產品相較於先前世代的產品來說,將會增加設計成本。 至於消費者關心的USB 4.0產品何時會上市,由於USB 4.0規範才剛正式發表,目前USB-IF協會也謹訂於兩地舉辦USB開發者大會2019 (北美場9/17~18,台北場11/19~11/20),加上其相關產品(主控端、裝置端、Hub端)也都要經過USB插拔大會或認證單位的測試通過之後,才能取得USB認證標章,在市面上販售,因此預估USB 4.0產品最快應該是在2020年就可以看到! 然而要等到USB 4.0普及的話,首先是主控端晶片組要支援USB 4.0,以目前Intel和AMD最新的主機板晶片組(Chipset)或處理器(CPU)還支援到USB 3.0/USB 3.1來說,必須還要等個1到2個世代的產品之後,才有可能看到原生支援USB 4.0的產品。 然就實際面來看,以Intel陣營來說,其才剛發表的第十代Comet Lake或Ice Lake平台,且將會內建Thunderbolt 3的功能,因此至今起至2020年,將會看到不少以USB 3/Thunderbolt 3為主的桌機/筆電/工作站等相關產品,雖說USB 4已經發表,但預計Intel並不會那麼快發表其USB 4.0的晶片組/處理器,畢竟才剛發表Thunderbolt 3的平台,當然希望各廠商多生產Thunderbolt 3的周邊產品才是,而不是讓USB 4的光環蓋過自己,若要談USB 4.0的產品,預計也應該等到2021年以後才有可能吧! 那麼再來看AMD的部份,由於AMD已經推出7nm製程、支援PCIe 4.0規格的桌上型與伺服器處理器,然由於Thunderbolt 3 IP並不是AMD自己的,因此以其主機板平台目前主流支援到USB 3.1/USB 3.2 Gen.2 (10Gbps)的規格來看,在USB 3.2 Gen.2 x2 (20Gbps)晶片還沒上市或普及之前,加上現在USB 4.0 (40Gbps)又已經發表,預估AMD會直接跳過USB 3.2 Gen.2 x2 (20Gbps)的計畫,直接推出原生支援USB 4.0的晶片組/處理器(根據上述推斷,有可能省略Thunderbolt 3的支援,以免幫Intel抬轎)。也就是說,預估AMD在USB 4.0的腳步上會比Intel還快一點,也許最快2020年下半或2021年上半,就有機會看到USB 4.0主控端產品的推出!
最多人點閱
- 華碩ROG電競筆電2020展望:雙螢幕Zephyrus Duo 15、主打女性市場與eSports之Zephyrus M和ROG STRIX G15相繼報到
- NVIDIA GeForce RTX 3080遊戲測試效能揭露,據稱約比RTX 2080 Ti快30%!
- Intel 400晶片組家族、對應Z490主機板型號全都露,搭配10代Comet Lake-S處理器必備
- WPA3加密協定進入認證階段,最快2019年就會有實體產品推出
- NVIDIA官方公開創始版GeForce RTX 3080開箱,精緻質感包裝顯卡橫向放置
- 《Bloomberg BusinessWeek》彭博商業周刊爆料 美超微伺服器主機板 黑客門 被偷裝間諜晶片,《Apple、Amazon、SuperMicro》發表聲明駁斥 報導不屬實 精心編造
- 這時脈很瘋狂!據傳AMD Radeon RX 6000 Navi 21 XT時脈將高達2.4 GHz?!
- 購買RTX 30系列顯示卡前必先知道的兩三事:NVIDIA技術簡報 (下篇)
- 中華電信HiNet光世代2G/1G光纖上網來襲,寬頻網路速度再升級!
- 核戰開打!Intel第9代Core處理器即將來襲,八核心Core i9-9900K成新桌上型主流級處理器霸主!
- 筆電沒有網路孔?!你需要USB外接網路卡
- 疫情當前、連呼吸都要小心翼翼,讓Blueair告訴您空氣清淨機的挑選秘辛